2018年8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室、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西城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协办的《老字号绿皮书(2017-2018)》新书发布会暨“传统民族企业的现代转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北京农学院、鲁东大学等单位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总干事张少平主持座谈会。
西城社科联原常务副主席戴时焱先生总结了本书的四大特点,一是新时期新主题,老字号应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转型;二是内容完整,涵盖了各省市的工作性成果,具体到论文则是虚实结合,理论和事实相贯通;三是观点明显,从标题便可窥见文章内容,导向作用突出;四是类型多样,从文化随笔到调查报告,可谓精彩纷呈。戴先生提出要树立品牌意识,并扩大学者和公众参与度,同时具有国际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室主任、国际企业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张继焦在会议上回顾了过去八年间老字号的研究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指出如今我们研究老字号的基本做法,即一本皮书,一门学科,一支全国性队伍。而现今在新研究范式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微观、中观、宏观多角度进行研究。最后张继焦提出要结合地方文化来研究老字号的新倡导。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王柏中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以及广西当地的文化特色,认为老字号研究不仅对于人类学发展而言关系重大,更是有助于发扬各地传统文化特色。王柏中院长表示愿意参与到进一步的老字号的研究中来,有助于增强区域性的老字号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刘谦教授结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把对老字号的研究提炼为三个核心词:神奇、时间、现代化。即信用体系的神奇,对老字号历史史韵的把握,以及在真实生活中借用老字号进而实现现代化。此外,可以利用如今高度达的网络,做到标准化与地方化相结合,既形成产业体系,又体现当地特色。
天津社会科学院李培志表示十分敬佩张继焦教授这份内心的执着与韧劲,并且认为随着社会对老字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应该把研究与政府相结合,扩大开放空间。提出老字号要与城市发展结合在一起,发挥老字号的独特性、象征性,让老字号真正成为城市名片,成为集体记忆文化,通过老字号追寻城市味道。同单位的包来军则从微影视、微传播的角度分析老字号研究,提出了“什么是真正好的纪录片?”并做了相关分析,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应该是讲生活中的人物故事,既有主题又有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陈杰则从老字号与城市发展的角度重申了“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经典理论,认为城市化一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给老字号带来了冲击;其次,提出我们研究、发展老字号应该有目的的朝着中高端方向发展,并且要关注海外老字号的研究,海外充满了机遇,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
中央民族大学的良警宇提出可以研究故居新功能,并提出要为下一本老字号绿皮书做贡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刘荣提出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好大宣传与小宣传。
北京百年瑞祥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赵新建则重点提出了老字号的区域性研究问题,并且希望帮助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华老字号。
《老字号绿皮书(2017-2018)》汇集了老字号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二部分为各省老字号协会2017年度工作成果。第三部分为专题研究,共有15篇文章,包括五个专题:分别为“老字号价值体系:品牌延伸与品牌重塑”、“老字号的现代转型”、“老字号的地域性、国际性”、“餐饮、食品类老字号”及“海外老字号”。
在城市现代转型中,通过探讨民族传统企业“老字号”在城市从传统向现代中的连接作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的现代转型。现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传统民族企业的老字号也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第五本老字号绿皮书中,以山东省老字号为例,根据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的魏子杰的跟踪统计,2015年山东的老字号企业规模平均为5.01亿元,2016年为5.41亿元,2017年这一数据预计为5.8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43%。可见,老字号企业的平均规模逐年增长,一部分作坊式企业在政府、社会的关注下,逐渐摆脱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向互联网社会的现代化管理、电商渠道营销等方向发展。2016年之前,山东老字号已经逐步意识到现今企业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这一问题,开始求新求变。以电商渠道拓展为例,2015年92家老字号企业入驻电商在各类电商平台共开店铺184家,电商收入33.47亿元;2016年以后,企业电商渠道拓展步伐不断加快,电商收入40.0亿元;2017年,触网发展的老字号企业已达178家,全年电商收入预计将超过49亿元,同比增长26%以上。可见老字号在积极地适应时代变化,拓展互联网新渠道,激发老字号的新活力。
从老字号的发展历史来看,目前老字号仍处于复兴转型阶段,它们都在谋求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建或实现。从传承和创新上看,虽然老字号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其原因涉及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但也有少数老字号企业积极实施创新探索,开拓了发展新局面。马来亚大学祝家丰通过对马来西亚中药店老字号余仁生的研究,打破了华人企业一般都难逃“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本次会议共推选出15篇作为2017年度“老字号”研究优秀论文,其中,香港树仁大学高崇的《老字号的类型学分析-以广州市老字号为例》、辽宁社会科学院王焯的《老工业基地“工匠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鲁尔与辽宁的比较研究》等7人撰写的5篇论文,荣获一等奖;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李全敏的《从德昂茶看少数民族茶叶“老字号”的地方性与文化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陈杰的《从“老大昌”的兴衰,看老字号的振兴之路》等8人撰写的5篇论文,荣获二等奖;河北社会科学院包来军的《河北省“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形象建设研究》、外交学院张翠珍的《北京“中华老字号”的国际形象:以问卷调查为依据》等7人撰写的5篇论文,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