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源共享>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动态
百年宏济堂的传奇往事
2018-10-15 09:51   来源:   点击量 :6318

1.jpg

百年宏济堂 传奇知多少


宏济堂成立于1907年,是山东省唯一一家百年以上中华老字号制药实体企业,位列国家21个重点中药企业和中国中药工业企业50强。

百年回首……

1915年,宏济堂阿胶获得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优等金牌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医药及保健品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2006年,“宏济堂”被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2009年,“宏济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宏济堂制药集团“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代表了我国中医药健康产品及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

2017年,宏济堂制药集团入围“CCTV国家品牌计划”。


植根于中医药的文化宝库,经过110年的蓬勃发展,宏济堂制药集团已在多个方面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新优势,特点鲜明,优势突出。一代又一代的宏济堂传承人,用平凡的双手创造着不平凡的传奇故事。

2.jpg

宏济堂阿胶

——首个走出国门获国际大奖的中药制品


宏济堂制药源于北京同仁堂乐家十二世传人乐镜宇先生(电视剧《大宅门》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的“宏济堂”。因乐氏家族经营的几家药店药品雷同,乐镜宇大胆创新、另辟蹊径。1909年,在济南东流水街54号开办宏济堂阿胶厂,将原来三昼夜熬制延长为九昼夜精炼,并在阿胶中添加了滋补性的中药材,清除了阿胶原有的腥臭味,所产阿胶清香甜润,成为上佳的药品与补品。

 

《济南中医药志》载,当时宏济堂生产的阿胶为“福、禄、寿、财、禧”五字胶和精研、墨锭、极品、亮十六块、亮三十二块、黑十六块、黑三十二块不同型号共12种,年产阿胶5000公斤。

 

宏济堂阿胶制成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受伤后急需治疗,阿胶因为在止血补血等方面的独特功效而被协约国(包括英、法、美、中等国)当作重要战略物资,得到各国政府重视。以阿胶为龙头,宏济堂的产品更是远销南洋、日本、欧洲。

 

1995年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山东省志·医药志》(第93页)记载,“济南宏济堂阿胶厂所产福字阿胶,1914年获山东全省物品展览会最优等褒奖金牌,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牌奖和一等银牌奖,1933年获铁道实业部超等奖状。”

 

宏济堂阿胶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中药制品,被时人誉为“国胶”。

3.jpg

宏济堂药目

——帝师做序表现超前宣传意识


乐镜宇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捐山东候补道来到济南,受时任山东巡抚的杨士骧委托,他在院前大街23号开办官药局,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以官银两千圆的价格取得山东官药局的所有权,更名“宏济堂”,取“宏业济民”之意。


乐镜宇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宏济堂成立不久便“名满济南,盖无出其右者”,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宏济堂成立伊始,乐镜宇就有出版《宏济堂药目》的想法,主要目的在于做广告,即“凡各地代销或批购它的药物,都赠送一本,以收宣传推销之效。”   


为此,乐镜宇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民国三年(1914)期间,先后请数位当时的风流人物提前为此书作序,这其中包括时任山东巡抚杨士骧、两朝帝师和前清状元陆润庠、曾任山东都督府内部司司长杨晟、乐镜宇姻亲侄子李葆良等人。


陆润庠(1841—1915)祖籍苏州,系中医世家,清末状元,先后任同治、光绪皇帝的“侍读”即老师,并实授过“宰相”之职。在京城为官时,陆润庠与当时的同仁堂东家多有接触,因此结识了少东家乐镜宇。虽然陆润庠长乐镜宇30岁,但二人志趣相投,陆润庠曾说:“余与镜宇交久且挚,过从甚密迩者”。


《宏济堂药目》于民国11年(1923)问世,但陆润庠早在1915年就去世了。如果没有乐镜宇的提前筹划,陆润庠是不可能为该书作序的。


最终成书的《宏济堂药目》于民国11年(1923)刻制,集中介绍了当时多种流行疾病症状及治疗配方,是当时山东省内及黄河下游一带颇为知名的中药药目,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社会研究价值。药目正文前共有五篇序言,其中之一就是陆润庠做的序。

4.jpg

宏济堂金鸣片

——为梅兰芳治病结善缘获良方


上世纪20年代,张宗昌任山东督办兼省长,他做过许多荒唐的事情,但张宗昌是个孝子,为给父亲祝寿,1927年农历正月,他专程从北京请梅兰芳先生来济演出。时值寒冬,因取暖条件差,梅兰芳等演员得了伤风感冒,嗓音沙哑,影响演出,张宗昌就请来乐镜宇为其治病。

 

作为中医药专家,乐镜宇治病开方自然不在话下,吃了他开的药,梅兰芳及相关演出人员很快痊愈,没有耽误演出。演出结束之后,梅兰芳专门向乐镜宇请教中医护嗓之道,乐镜宇向他讲解了明代医书《景岳全书》中提及的“因热极暴饮冷水而致哑”相关病理。

 

1957年1月,梅兰芳在武汉乘船过长江时感受风寒,噪子沙哑到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吃了一位姓邓的大夫开的中药,很快好了,梅兰芳专门记下了这个处方。1960年,梅兰芳再次来济南演出时,将此方告诉了时任山东京剧团副团长、裘派艺术大师方荣翔。上世纪80年代,济南京剧团与宏济堂(当时为“山东济南中药厂”)合作,在此方基础上研制了“金鸣片”新药,成为护嗓、治嗓良药,一直畅销至今。


悠悠岁月,历经变迁!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宏济堂几经更名、几经搬迁,几多风雨、几多辉煌,最终初心不改。


百年中药老字号,栉风沐雨向前行。人们坚信,历经岁月洗礼,宏济堂终将继续披荆斩浪、驰骋远航,再创又一百年辉煌!